昌江县委书记林东介绍昌江的旅游资源以及发展规划等 记者枉源摄
人民网昌江6月12日电 6月12日,“重走史图博之路——海南岛大型民族学调查”活动考察组走进昌江,沿着“史图博之路”探访这里古老的黎族文化遗珍。据了解,昌江为此次活动路线的其中一站,调查活动由来自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民族文化宫博物馆、海南省博物馆以及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国宝档案》栏目等单位的20余位专家组成考察组,沿着“史图博之路”探访海南少数民族文化遗珍。
昌江县委书记林东向专家组一行介绍当地黎族上百年的藤萝器物记者枉源 摄
昌江县委书记林东向专家组一行介绍当地黎族文化 记者枉源摄
观看“鱼茶”制作 将半成品的“鱼茶”放到罐中进行发酵 记者枉源摄
汉斯·史图博(Hans Stübel),1885年6月生于德国,是德国生理学家、耶拿大学教授,1924年应邀到上海同济大学任生理学教授、生理学馆主任。1931年至1932年间,史图博徒步踏入昌江县黎族同胞的原始村落,深入黎村腹地,足迹踏遍牙营、鸡心、乌烈、七差、重合、王下乡、牙迫村等。他的里程碑式贡献《海南岛民族志》,为1931年至1932年昌江黎族同胞生活生产的原生态风貌,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影像及历史资料。
保存完好、现今依然在使用的谷仓,仓体全用乌木搭建而成。记者枉源 摄
隐匿于林中的有着几百年历史的黎家谷仓 记者枉源 摄
昌江考察当天,专家组一行在昌江县委书记林东的陪同下,探访了牙营、鸡心、乌烈、七差等乡镇和自然村落,现场观看和用图片视频等记录了黎族传统服饰展示、传统黎锦制作、古老的藤萝藤筐编织技艺以及黎家传统菜肴“鱼茶”的现场制作等。同时,专家组一行还特地考察了“鸡心村”当地仅存的同时现在依然还在使用的五个有着几百年历史的“谷仓”,专家纷纷感叹:“真是民以食为天啊!这些通通都是用乌木搭建而成,才足以经过几百年保存到今天,这些‘谷仓’可比当时的人们居住的房屋高级太多了!”。
专家组一行参观“昌江玉” 记者枉源 摄
专家组一行参观上百年的黎族藤筐 记者枉源 摄
海南省博物馆征集部主任王辉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是中德建交45周年,海南省博物馆根据史图博所著《海南岛民族志》,勾勒史图博考察足迹,实地走访,对书中明确记录的地点进行重点考察,重点征集民族文物文献,并利用摄影摄像设备实时记录保存田野资料。活动联合故宫博物院、民族文化宫博物馆、南京博物院等单位开展,将按照民族学调查方法,以世居海南岛的少数民族为研究对象,关注民族社会的全貌,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建筑、生活礼仪、人际交往和日常活动等方面,对比1931-1932年史图博的调查记录,探究社会变化,进行科学的民族学田野调查。
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国宝档案》栏目组全程记录拍摄记者枉源 摄
专家组一行参观了解黎族黎锦、藤席制作 记者枉源 摄
“这是一次专业、学术的民族学田野调查活动。我们此次活动主要就是探索‘史图博之路’,将沿海口、儋州、昌江、白沙、乐东、五指山、琼中、澄迈等市县展开,以世居海南岛的少数民族为研究对象,关注民族社会的全貌,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建筑、生活礼仪、人际交往和日常活动等方面,对比研究黎族文化以及当今黎族文化的变迁、社会的变迁等,经历85年的翻天覆地改变之后,通过专家组一行实地考察和对比研究也会得出新的感想等,为我们接下来举办的展览以及出版书籍等提供文献资料以及对比研究论文等。”王辉山告诉记者。
专家组一行参观了解黎族藤萝制作 记者枉源 摄
专家组一行参观黎族传统服饰 记者枉源 摄
据悉,经过此次大型民族学调查活动之后,海南省博物馆还将联合上述单位以及同济大学等联合举办“追与寻——重走史图博之路陈列展览”,预计将于10月份在海南省博物馆展出。通过调查活动中收集的相关有历史价值的信息以及民族文物等进行展览制作,同时,还将出版相关书籍。(枉源)
专家组一行现场观看黎族菜肴“鱼茶”制作 记者枉源 摄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