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谈“超级杂交稻研究进展”
2020年前将培育出亩产1067公斤超级杂交稻
4月12日,中国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首届中国(三亚)国际水稻论坛上“论稻”。本报记者袁永东摄
本报讯(记者林志猛邓铭瑶)4月12日上午,汇集500余名水稻领域业内人士的首届中国(三亚)国际水稻论坛在三亚美丽之冠大树公馆圣美厅隆重开幕。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论坛上发表题为“超级杂交稻研究进展”的演讲,他表示,根据以往四期超级杂交稻育种研发进程,提出了第五期育种研发方案,将于2020年前实现培育亩产1067公斤超级杂交稻品种的目标。
据了解,为了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国家农业部于1996年立项中国超级稻育种计划。第一期(1996年至2000年)产量指标是700公斤/亩,2000年我国育成了超级杂交稻先锋组合,其产量达到了农业部制定的“中国超级稻”计划第一期亩产700公斤的指标,21世纪初叶,第一期超级稻(主要品种是两优培九)最大年推广面积达1000多万亩,平均产量在550公斤/亩左右;第二期(2001年至2005年)产量指标是800公斤/亩,2004年实现了指标要求,比原计划提前一年,从2006年开始推广,2015年第二期超级稻种植面积在1000万亩以上,平均单产为600公斤/亩左右;第三期(2006年至2015年)产量指标是900公斤/亩,并于2012年实现;第四期(2013年至2020年)的产量指标是1000公斤/亩,第四期超级杂交稻攻关于2014年取得突破,经农业部组织专家组验收,在湖南溆浦县百亩片亩产达1026.7公斤(15.4吨/公顷)。
袁隆平表示,“形态改良与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是杂交稻育种的灵魂思想,也是突破一期又一期超级杂交稻目标的核心科学思想,更是未来持续突破更高产量目标的最佳技术路线。袁隆平强调,形态改良还大有潜力,杂种优势利用前景更加广阔,良好的形态是高产的基础。
袁隆平指出,基于上述已取得的成绩和进展,以及水稻在理论上的产量潜力,适时启动了第五期超级杂交稻育种攻关,产量指标为16吨/公顷,即1067公斤/亩,计划于2020年前实现。2015年,第五期苗头组合“超优千号”在湖南、湖北、河南、安徽、山东、江西、重庆、云南等15个省市,安排了37个百亩片及4个万亩示范片。当年有5个示范片亩产达到1000公斤,特别是云南个旧示范片突破16吨/公顷的第五期产量目标。海南、广东、广西等11个省市创造了水稻高产历史新纪录。
据悉,2016年全国十多个省市开设80多个示范点示范种植第五期苗头组合“超优千号”,创造了三项世界纪录,其中云南个旧百亩片平均亩产达1088公斤,再创大面积种植水稻单产世界最高纪录;湖北蕲春一季加再生合计平均亩产1253.4公斤,创长江中下游一季加再生稻高产纪录;广东兴宁双季稻合计平均亩产1537.8公斤创世界双季稻最高产量纪录。
推荐